1979年2月17日,随着越南一再挑战中国的底线,邓小平作出果断决定,指挥解放军展开了对越反击战。这场战争,能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达成战略目标并取得胜利,离不开党中央英明的指挥与战略布局。而更为关键的,还是那些无畏的战士,他们毫不犹豫地为国捐躯,奋勇前行。特别是在这场战斗中,高级干部的子女们也纷纷前往战场,英勇参战。李德生的长子,李和平,便是其中一个值得铭记的英雄。
李和平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,抗美援朝结束四十多年后,他才得知父亲曾参加上甘岭战役,并且在后期担任了前线总指挥这一重要角色。李和平多次提到,父亲的影响深远,他教会了自己什么是爱国、什么是艰苦朴素,如何做到严以律己,不搞特殊化。
李和平的父亲,李德生,是一位老革命,曾是新中国开国少将,母亲同样也是革命前辈,12岁便投身革命事业。上世纪60年代初期,中国面临了三年自然灾害。在这样的困境下,毛泽东亲自带头节约,号召全国人民共同度过难关。李德生响应号召,带领家人过着节俭的生活,三餐常常只有简单的南瓜饭。作为一位高级将领,李德生并没有享受到任何额外的补贴。为了自给自足,他还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开荒种地。
展开剩余76%在那个时代,中苏关系恶化,西方国家对中国抱有敌意,中央指示要求新中国始终保持备战状态,并特别号召高级干部的子女要起到表率作用,积极参军。因此,李和平在初中毕业后便选择参军。尽管李和平的父亲是一位将军,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,他从未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。李德生甚至亲自要求部队多安排李和平在基层锻炼,李和平在部队整整呆了四年多,才得以提干。
李和平回忆道,当时部队里许多新兵参军几个月便能入党,而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,他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才最终成为一名党员。提干的过程也一样,很多士兵仅需一年半便能升职,而李和平却整整五年才得到提拔。他在部队里扎实地干了二十多年,其中有八年时间是在基层连队度过的,而且其中六年都在艰苦的大山中。
李和平透露,父亲的参军经历与自己颇为相似。红军时期,李德生有许多战友在短短一两年内就当上了排长、连长,但他自己却整整当了七年兵,才在抗战时期晋升为连长。尽管如此,李德生始终没有任何怨言,而是毫不畏惧地投身到战斗中,直至最后胜利。
1977年,随着高考恢复,李和平原本有机会进入大学。他的成绩和在部队的表现足以让他被录取。然而,当高考名单呈到李德生手中时,他毫不犹豫地把儿子的名字划掉了。李德生坚信,军人的责任远在学术之上,正如他自己一生所信仰的那样。
1979年2月,随着对越反击战的爆发,李和平主动要求赴前线参战。按照12军首长的初步安排,李和平应该被调到较为安全的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,毕竟李德生曾经是12军的军长,二十多年前,李德生便是带领12军在上甘岭激战美军。对此,李德生和李和平都坚决不同意。李德生说:“正因为我是李德生的儿子,他更应该亲自拿起枪,与敌人血战到底。”为了表达决心,李和平甚至向上级写下了亲笔血书。经过慎重考虑,12军首长最终批准了李和平赴前线。
在战斗中,担任12军106团副团长的李和平始终冲在最前线,不畏生死,多次负伤,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。一次,上级命令拿下越军一处坚固的工事,虽然李和平作为副团长并不需要亲自上阵,但他毫不犹豫地带领一连部队,冒着敌人的重机枪火力,迅速发起进攻,很快就夺取了阵地。然而,越军很快集结重兵,包围了李和平及其部队,得知李和平是副团长后,越军指挥官甚至放言要活捉他。
面对生死存亡的时刻,李和平与战士们毫不畏惧。毕竟,12军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击败美军,是一支英雄部队。为了保卫阵地,李和平和战士们纷纷写下遗书。在李和平沉着冷静的指挥下,106团的战士们顽强地击退了敌军的多次进攻。危急时刻,李和平果断下达命令:“向炮兵部队发电报,向阵地开炮!”几分钟后,炮火如雷,敌人阵地瞬间变成火海,许多越军士兵在猛烈炮火中丧命。尽管李和平与战士们躲在工事内,仍有不少战士负伤甚至牺牲,李和平自己也负伤。此役之后,李和平被提升为36师副师长。
像李和平和江鲁平这样的高干子弟,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铭记。在他们的背后,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家的教育与培养,这些英雄们的牺牲和奉献,是今天我们享有和平与繁荣的根本原因。李和平如今已经将大量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,继续无私奉献,传承着父辈的精神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